“十一五”期间,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抢抓了发展机遇,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同类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院,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学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形势与任务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学院与全国同类学科领域的先进学院相比还有差距,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学院急需应对的重要课题。学院集合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与力量,群策群力,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不断开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突出特色、改善结构、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不断增强和提升学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学院确定的发展模式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实现由跨越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主要是在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上下功夫。为此,在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全国先进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下,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董事会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特色道路,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凝聚力量,抢抓机遇,努力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同类学科领域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先进学院。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品牌专业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本科专业数目保持稳定,博士点和硕士点适度增长,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取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新增吉林省重点学科1-2个。凝炼学科方向,打造教学科研团队,重点建设5-6个教学科研团队。其中,建设1-2个国家级或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在建设好院内已有省部级平台的同时,争取再建设1-2个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2、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争在国家、省级精品课和教材的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抓好毕业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专任教师队伍逐步达到6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0%左右。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学缘、年龄等结构。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稳定办学规模,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60-300人,使在校本科生规模达到1000-1200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硕士生300-350人,博士生15-20人,博士后10-15人;在校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规模40-50人。加强就业工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学校的前列。
3、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大专项,结合我校实际,产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综合研究实力争取进入全国同类学科领域前20位。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3-5项。学院“十二五”期间到位科研经费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0%。科研成果、专利、学术论文、专著的数量与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争取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新突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举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3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20人次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50人次。
4、加强董事办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以董事会办学为依托,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稳定省内董事会单位的现有规模,积极向省外拓展,到2015年发展省外董事会单位5-8家。以董事会单位为科技服务对象,以促进科技转化、院企联合攻关为目标,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为国家、吉林省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
三、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学院将积极实施以下五项工程:
(一)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工程
1、苦练内功,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兼顾社会需求与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做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好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好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全安特色专业,使这些优势学科专业能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按照凝炼学科方向、优化学科梯队、突出学科特色,打造学科品牌的思路,努力将食品科学学科建设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两个学科建设成省级重点学科。争取早日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从而带动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上的新发展。
2、建立有效机制,全力打造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学科研团队。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专业进修和能力培养制度,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工作,推进青年教师科技创新引导计划的有效实施,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根据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等实际情况,以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为基础,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打造出优势互补,专业互补,能够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充分体现优势和特色,能够争取国家项目、获得国家高层次成果的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团队及领军人物,以此来推进学院中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3、以提高学科水平为目标,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已有工程研究中心与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建立与完善基础设施先进、研究中试水平高、能够服务于食品与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机构,增强原创力,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及转化率,促进我省食品工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争取粮食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我院挂牌,实现我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加强乳品饮料中试车间、酿造中试车间及粮油中试车间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提升教学质量工程。
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教学改革。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发挥董事会办学优势,建立校内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有利于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和科学研究的有效机制。依托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立项研究,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精品教材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加强教学管理。巩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果,加强教学秩序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学院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作用,强化系、教研室的教学过程管理职能。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院领导班子定期研究教学工作,认真实施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比例。认真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外语过级率、研究生考取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
(三)增强科研实力工程
1、优化科研工作环境,构建科技创新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实施有效的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经费扶持政策,改革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落实能够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收益分配的政策。
2、加大对国家级课题及与发达国家国际合作课题的申请力度,争取大额资金支持。多层次、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提升新技术原创能力。加强对科技网络、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等各种建设的投入,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拨款为主导,风险投资、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体系。
3、积极构建面向国内外的科研合作体系。制定合作专项计划,加强国内外重大项目与关键技术交流合作。举办粮食深加工领域和和食品科学领域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专项培训经费、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鼓励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合作交流。同时,以科研平台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吸引和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4、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科研管理机制,切实落实科研工作的二级管理制度。成立项目专家指导工作组,由有关的专家及管理人员和省内外农产品加工、市场经济、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项目的实施、指导与验收。把责任、权利、效益、风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各级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并使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做到快速反应、快速集中、快速决策、快速执行,达到运作高效率与经济高效益的统一。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宽松和谐的施展才干抱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空间。
(四)改善办学条件工程
本着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整合办学资源,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合理分配、使用现有空间和仪器设备资源,提高院内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约型学院。通过立项等方式,积极争取国家、吉林省、学校的投入,满足学院快速发展的资金和设备需求,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
(五)推动科学管理工程
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质,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学院的教代会、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重大问题上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全面推进院务公开,努力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
四、规划执行
全院师生员工要统一思想,增强规划的管理和执行能力。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任务分解到院内各职能单位。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由学院领导班子做好规划落实督促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