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2020年的7月24到28日,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的社会实践,我在家乡山西孝义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次实践中,我参观了文化展览馆和收藏馆,进入到剧团和研究会,看过了皮影的雕刻,碗碗腔的历史和制作好的精美木偶,甚至有幸得见由皮影表演艺人侯建川先生表演的一场完整的皮影表演。
在确定实践内容前,其实我从未思考过非遗文化在家乡的“囧况”,也并未想过要主动去了解它。但当收藏馆和展览馆只有我和同伴时,场馆里的安静在那个时候好像也不再令人感到舒适;在侯老得知我们要来拜访时,他不顾我们的劝阻,坚持要为我们亲自演一场简单的皮影,还热情地为我们讲述皮影的文化,制作和历史,甚至在我们临走前还要送我们小皮影当纪念。在见过侯老和剧团的表演者们对这些非遗文化的认真和热情之后,再想到空荡的展馆,不由得心生感慨。
观看皮影表演
尝试皮影表演
浏览碗碗腔历史
看侯老师讲解皮影制作
党的18大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重视,进入了最好的保护和发展时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要看到,面对生活环境的变迁,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技艺难以为从业者赢得体面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种种原因导致非遗项目的生存发展空间被大大压缩,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危机。其中,人的问题是最主要的。
在与侯老的交谈中,我得知了他们已经在试图创新,譬如根据疫情设计皮影造型和故事,为游客设计的自己动手上色的小皮影及对应颜料的一套产品等。但是,在缺少受众和大众了解度的情况下,仍是难以发展。可能非遗作为一些艺术形式,人们对此不是很感兴趣,但它代表了载道的文化,凝结于中华传统文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
知道,了解,然后喜欢,这条路清晰而明确,是非遗文化保护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好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文化一直高度重视,在内蒙古考察时,他与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遗传承人亲切交谈;在四川调研时,他买下了非遗传承人赖淑芳的手工布鞋;在江苏徐州下基层,他花钱买下非遗传承人王秀英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包……点赞非遗,守护非遗,习近平总书记用言行表明党中央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坚定态度。而同样的,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能做的则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是应当发挥出我们的能动性,从自身开始主动去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并且努力在未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非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让非遗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
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院
马溪远